貨幣與金融 17-1 17-2 17-3 17-4 17-5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國際貿易政策 國際投資概述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CHAPTER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-1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 國際貿易的意義 是指國與國之間為了互通有無,從事商品或勞務交易的經 濟活動。  國際貿易的發生原因 1.各地經濟資源稟賦不同 2.國與國之間生產要素缺乏流動性 3.製造產品所需的生產技術不同 4.對某項產品的供給或需求發生改變 17-1 17-2 17-3 17-4 17-5 上一頁 下一頁  國際貿易理論與貿易利得 1.國際貿易理論 (1)絕對利益法則:是指投入相同的生產要素生產相同物品 時,一國能比他國生產更多的數量;或者是在相同的產 量下,一國能比他國使用更少的成本生產。 (2)比較利益法則:是指各國應生產「機會成本較小」的 產品,再藉由貿易互通有無,共享專業分工的利益。 (3)要素稟賦理論:又稱為H-O理論,貿易之所以發生,主 要是因為各國具有不同要素稟賦造成的,各國應該使用 相對便宜且豐富的生產要素,投入該要素並加以密集生 產商品,再透過買賣互通有無。 回首頁 17-1 17-2 17-3 17-4 17-5 上一頁 2.貿易利得 下一頁 回首頁 17-1 17-2 △EFG的面積為貿易利得。 17-3 17-4 17-5 上一頁 下一頁 3.貿易條件 回首頁 17-1 17-2 是指一單位出口品在國際市場能換得的進口品數量,也等 於出口品的國際價格與進口品的國際價格比。 17-3 17-4 17-5 若TOT上升,表示以較少的出口量可以換得較多的進口 量,此時貿易條件改善;反之,若TOT下降,則表示貿 易條件惡化。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-2 國際貿易政策  自由貿易 1.自由貿易的概念 政府應採取自由放任政策,不干涉各國交換商品與勞務的 過程,透過各國專業分工與開放貿易,將有利於參與貿易 的國家。 2.自由貿易的優點 (1)提高貿易利得,增進人民福利。 (2)充分利用資源,最有效率生產。 (3)促進國際分工,增加世界產出。 (4)降低生產成本,刺激技術進步。 17-1 17-2 17-3 17-4 17-5 上一頁 下一頁 2.自由貿易的缺點 回首頁 17-1 17-2 (1)壓迫國內初成長的產業,不利新興產業發展。 (2)威脅本國廠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,降低本國廠商獲利。 (3)國外產品如進行廉價傾銷,會威脅國內產業生存,導致 失業率上升,工資水準下降。 17-3 17-4 17-5 上一頁 下一頁  保護貿易 回首頁 17-1 17-2 1.保護貿易的概念 17-3 政府為了維持一國經濟發展和穩定,在貿易政策上會採取 某些特定的措施。 17-4 2.保護貿易的理由 (1)保護幼稚產業。 (2)為求國家安全或經濟安全。 (3)保護本國市場,提高就業水準。 (4)防止傾銷。 17-5 上一頁 下一頁 反傾銷稅 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後,因為不少大陸廉價商品進口台 灣,衝擊本土廠商生存空間,其中低價毛巾傾銷台灣,造成台 灣本土毛巾製造商生計受損,經過業者結合提出「進口救濟」 申請,在經濟部聯合本土廠商與大陸代表進行探討分析後,於 2006年首次對大陸的進口毛巾實施「反傾銷稅」,稅率最高可 達248.2%(原本稅率僅為10.5%),即原價的2.5倍。 回首頁 17-1 17-2 17-3 17-4 17-5 上一頁 下一頁  保護貿易的方式 1.關稅 是指政府對進出口產品課徵的稅。 2.補貼 是指政府透過財政措施給予某一產業之優惠,使該產業減 低成本 。 3.配額 是指在一段期間內,政府對某一種產品所能進口的最大數 量限制。 回首頁 17-1 17-2 17-3 17-4 17-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-3 國際投資概述  國際投資的意義 是指一國國民或政府於不同國家或不同區域間的投資行為 ,亦即資本在國際間的移動。  國際投資的方式 1.直接投資(FDI) 是指直接握有他國企業的股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國際投資型 態。 2.間接投資(FPI) 是指投資人將資金以購買有價證券或是貸款的方式,將資 本移往被投資國的一種行為。 17-1 17-2 17-3 17-4 17-5 上一頁 下一頁 熱錢 熱錢亦稱為流資或是游資,是指尋求在短期內獲得報酬的 流動資金。這類型的資金流動速度快,通常投資者(通常是以 投資機構為主)發現獲利機會,便會注入大筆資金。由於金額 往往過於龐大,會對當地市場的匯率、利率產生很大的影響, 因此不一定受到被投資國的歡迎。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, 即是熱錢在亞洲各國流竄造成的衝擊。 回首頁 17-1 17-2 17-3 17-4 17-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-4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 外匯 是指可以作為國際間支付的交易工具或對外國通貨請求權 。  匯率 不同國家使用貨幣的兌換比率稱為匯率。 1.直接匯率:又稱為收入匯率,是指一單位本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外國貨幣數量。 2.間接匯率:又稱為支付匯率,是指一單位外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本國貨幣數量。 17-1 17-2 17-3 17-4 17-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名目匯率與實質匯率 名目匯率是指兩個國家貨幣間的兌換比率,並不考慮物價 因素,但名目匯率不易看出國家間的實質關係,因此若要了解 實際上台灣匯率在各國的影響,就必須以實質匯率來衡量。 17-1 17-2 17-3 17-4 17-5 實質匯率是指在計算匯率時,將兩個國家的物價列入考量, 表示一單位的外國商品可以兌換幾單位的本國商品。 上一頁 下一頁  匯率變動 1.匯率上升 表示本國貨幣貶值、外國貨幣升值,將有利於出口、不 利進口。 2.匯率下降 表示本國貨幣升值、外國貨幣貶值,將有利於進口、不 利出口。 回首頁 17-1 17-2 17-3 17-4 17-5 上一頁 外匯存底 下一頁 回首頁 17-1 17-2 台灣的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四(2010年為止,前三名依序 為中國、日本與俄羅斯),一直是政府與國人深感驕傲的事實, 17-3 雖然外匯存底是國家財富的一部分,但是這並不表示台灣的國 17-4 家財富就是世界第四。央行的外匯存底亦是從外匯市場購得, 17-5 但與一般民眾不同的是,民眾是用自己的所得財富購買,而政 府可以藉由印製新台幣購買外匯,因此外匯存底並不是可以完 整反應一國財富的指標。 上一頁 下一頁 

Download Report

Transcript 貨幣與金融 17-1 17-2 17-3 17-4 17-5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國際貿易政策 國際投資概述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國際經貿組織與自由貿易區 CHAPTER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-1 國際貿易的基礎與利益  國際貿易的意義 是指國與國之間為了互通有無,從事商品或勞務交易的經 濟活動。  國際貿易的發生原因 1.各地經濟資源稟賦不同 2.國與國之間生產要素缺乏流動性 3.製造產品所需的生產技術不同 4.對某項產品的供給或需求發生改變 17-1 17-2 17-3 17-4 17-5 上一頁 下一頁  國際貿易理論與貿易利得 1.國際貿易理論 (1)絕對利益法則:是指投入相同的生產要素生產相同物品 時,一國能比他國生產更多的數量;或者是在相同的產 量下,一國能比他國使用更少的成本生產。 (2)比較利益法則:是指各國應生產「機會成本較小」的 產品,再藉由貿易互通有無,共享專業分工的利益。 (3)要素稟賦理論:又稱為H-O理論,貿易之所以發生,主 要是因為各國具有不同要素稟賦造成的,各國應該使用 相對便宜且豐富的生產要素,投入該要素並加以密集生 產商品,再透過買賣互通有無。 回首頁 17-1 17-2 17-3 17-4 17-5 上一頁 2.貿易利得 下一頁 回首頁 17-1 17-2 △EFG的面積為貿易利得。 17-3 17-4 17-5 上一頁 下一頁 3.貿易條件 回首頁 17-1 17-2 是指一單位出口品在國際市場能換得的進口品數量,也等 於出口品的國際價格與進口品的國際價格比。 17-3 17-4 17-5 若TOT上升,表示以較少的出口量可以換得較多的進口 量,此時貿易條件改善;反之,若TOT下降,則表示貿 易條件惡化。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-2 國際貿易政策  自由貿易 1.自由貿易的概念 政府應採取自由放任政策,不干涉各國交換商品與勞務的 過程,透過各國專業分工與開放貿易,將有利於參與貿易 的國家。 2.自由貿易的優點 (1)提高貿易利得,增進人民福利。 (2)充分利用資源,最有效率生產。 (3)促進國際分工,增加世界產出。 (4)降低生產成本,刺激技術進步。 17-1 17-2 17-3 17-4 17-5 上一頁 下一頁 2.自由貿易的缺點 回首頁 17-1 17-2 (1)壓迫國內初成長的產業,不利新興產業發展。 (2)威脅本國廠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,降低本國廠商獲利。 (3)國外產品如進行廉價傾銷,會威脅國內產業生存,導致 失業率上升,工資水準下降。 17-3 17-4 17-5 上一頁 下一頁  保護貿易 回首頁 17-1 17-2 1.保護貿易的概念 17-3 政府為了維持一國經濟發展和穩定,在貿易政策上會採取 某些特定的措施。 17-4 2.保護貿易的理由 (1)保護幼稚產業。 (2)為求國家安全或經濟安全。 (3)保護本國市場,提高就業水準。 (4)防止傾銷。 17-5 上一頁 下一頁 反傾銷稅 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後,因為不少大陸廉價商品進口台 灣,衝擊本土廠商生存空間,其中低價毛巾傾銷台灣,造成台 灣本土毛巾製造商生計受損,經過業者結合提出「進口救濟」 申請,在經濟部聯合本土廠商與大陸代表進行探討分析後,於 2006年首次對大陸的進口毛巾實施「反傾銷稅」,稅率最高可 達248.2%(原本稅率僅為10.5%),即原價的2.5倍。 回首頁 17-1 17-2 17-3 17-4 17-5 上一頁 下一頁  保護貿易的方式 1.關稅 是指政府對進出口產品課徵的稅。 2.補貼 是指政府透過財政措施給予某一產業之優惠,使該產業減 低成本 。 3.配額 是指在一段期間內,政府對某一種產品所能進口的最大數 量限制。 回首頁 17-1 17-2 17-3 17-4 17-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-3 國際投資概述  國際投資的意義 是指一國國民或政府於不同國家或不同區域間的投資行為 ,亦即資本在國際間的移動。  國際投資的方式 1.直接投資(FDI) 是指直接握有他國企業的股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國際投資型 態。 2.間接投資(FPI) 是指投資人將資金以購買有價證券或是貸款的方式,將資 本移往被投資國的一種行為。 17-1 17-2 17-3 17-4 17-5 上一頁 下一頁 熱錢 熱錢亦稱為流資或是游資,是指尋求在短期內獲得報酬的 流動資金。這類型的資金流動速度快,通常投資者(通常是以 投資機構為主)發現獲利機會,便會注入大筆資金。由於金額 往往過於龐大,會對當地市場的匯率、利率產生很大的影響, 因此不一定受到被投資國的歡迎。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, 即是熱錢在亞洲各國流竄造成的衝擊。 回首頁 17-1 17-2 17-3 17-4 17-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17-4 外匯市場與匯率的決定  外匯 是指可以作為國際間支付的交易工具或對外國通貨請求權 。  匯率 不同國家使用貨幣的兌換比率稱為匯率。 1.直接匯率:又稱為收入匯率,是指一單位本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外國貨幣數量。 2.間接匯率:又稱為支付匯率,是指一單位外國貨幣所能兌 換的本國貨幣數量。 17-1 17-2 17-3 17-4 17-5 上一頁 下一頁 回首頁 名目匯率與實質匯率 名目匯率是指兩個國家貨幣間的兌換比率,並不考慮物價 因素,但名目匯率不易看出國家間的實質關係,因此若要了解 實際上台灣匯率在各國的影響,就必須以實質匯率來衡量。 17-1 17-2 17-3 17-4 17-5 實質匯率是指在計算匯率時,將兩個國家的物價列入考量, 表示一單位的外國商品可以兌換幾單位的本國商品。 上一頁 下一頁  匯率變動 1.匯率上升 表示本國貨幣貶值、外國貨幣升值,將有利於出口、不 利進口。 2.匯率下降 表示本國貨幣升值、外國貨幣貶值,將有利於進口、不 利出口。 回首頁 17-1 17-2 17-3 17-4 17-5 上一頁 外匯存底 下一頁 回首頁 17-1 17-2 台灣的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四(2010年為止,前三名依序 為中國、日本與俄羅斯),一直是政府與國人深感驕傲的事實, 17-3 雖然外匯存底是國家財富的一部分,但是這並不表示台灣的國 17-4 家財富就是世界第四。央行的外匯存底亦是從外匯市場購得, 17-5 但與一般民眾不同的是,民眾是用自己的所得財富購買,而政 府可以藉由印製新台幣購買外匯,因此外匯存底並不是可以完 整反應一國財富的指標。 上一頁 下一頁 